上海臨港新片區加快培育特色產業樓宇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
滬自貿臨管委〔2022〕40號
為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升制造業服務功能支撐,加快培育形成一批主題鮮明、定位明確、運營完善、服務精準、指標達標的特色產業樓宇,形成特色園區、特色樓宇、標準(定制)廠房和功能平臺相互協同的特色產業載體體系,臨港新片區特制定加快培育特色產業樓宇的若干措施(試行)→
總則
適用范圍:臨港新片區產城融合區431平方公里區域內,以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為方向、產權較為清晰、運營主體明確、具備基本物業和交通條件等配套功能的產業樓宇。
建設目標:經過兩到三年建設,整體形成20棟/片區左右的特色產業樓宇,建成5~8家特色產業的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樓宇經濟整體規模達到600億元以上,服務領域基本覆蓋新片區八大前沿產業,物業品質和服務能級顯著提升。
基本要求
以黨建為引領,培育特色產業樓宇應滿足以下四類指標入圍檔基本要求,包括樓宇基本指標、經濟貢獻指標、動態增長指標、辦公人員集聚指標,根據不同樓宇產業定位和現狀特點,實行分類分級管理、個性化指標設定,樓宇是指單棟或片區相鄰樓宇組合。
產業導向:主導產業符合發展導向,聚焦明確1~3個領域作為本棟/本片區樓宇特色產業,如人工智能、芯片設計、檢驗檢測、研發外包服務、節能環保、保稅維修、智能運維、供應鏈管理、在線新經濟、軟件信息服務、專業服務(法律、科技、金融、航運等)、職業培訓及人力資源服務、新型國際貿易等領域。
基本指標:包括:樓宇物業面積,達到20000平方米以上;物業出售/自持比例,新建投用樓宇兩年內應保持60%以上自持比例;黨建服務功能,設立黨群服務中心(站)并有固定面積服務區域,形成黨群服務、人才服務、科創服務等綜合服務陣地。
經濟貢獻:包括:樓宇總營收,達到30億元、50億元、80億元以上不同等級;樓宇稅收貢獻,達到1億元、2億元、4億元以上不同等級;規上企業數量,達到至少5~10家以上。
增長指標:包括:年度招商宣介次數、年度引進優質企業數量、注冊資金(實到資金)、樓宇年度去化率、企業規模化成長,針對不同產業領域,營收達到2000萬、5000萬、1億、5億、10億元以上不同等級。
人員集聚:實際辦公人員數,根據樓宇面積不同,日常平均辦公人數達到300人、500人、1000人以上不同等級。
除以上基本要求外,特色樓宇建設還需要滿足具備基本交通條件、餐飲、小商業、共享空間等配套功能;完成策劃實施年度招商宣介和政策宣傳,持續擴大樓宇影響力。
支持內容
申報獎勵:對招商主體(樓宇運營)申報獎勵,參考上述主要指標分類,采用當年評估與持續跟蹤評估相結合方式,對招商主體申報建設特色樓宇,申報方案經管委會審核通過后,予以30、50、80萬元一次性獎勵。
物業品質:支持提升樓宇物業品質,鼓勵物業主體根據樓宇發展定位和企業需求特點,改造提升物業辦公基礎設施,吸引企業加快實體入駐。
產業集聚:鼓勵引進產業鏈關聯企業和配套企業,提升關聯產業內企業集聚度,加強產業鏈協作配套,鼓勵上下樓即是上下游,構建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關系,鼓勵引進企業形成上下游或協作配套,加快形成產業集聚競爭力。
人才服務:加強人才配套支持,樓宇招商主體一攬子對口項目做好人才保障服務,管委會統籌協調資源予以支持,圍繞人才住房、人才落戶、公共服務、子女教育入學等方面重點保障。
專業服務:落地項目專業化服務支持,完善營商環境,提升專業化服務品質,既包括提供辦公空間、共享空間、企業證照打印、產業化中試等,也包括創新推出市場場景開放、示范運行、市場拓展平臺搭建等高能級專業服務。
專項服務:產業專項政策精準支持,圍繞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需求,重點解決早期資金支持,視情針對重點方向領域和重點項目,通過簽訂協議企業可申請“一對一”方案精準支持。
智慧樓宇:加強樓宇智能化管理運營支持,結合城市數字化轉型項目安排,管委會加大支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并鼓勵運營主體加大投入,支持加快打造智慧樓宇。
建設運營
申報主體:園區運營主體提交特色樓宇建設方案,明確建設主體、主導產業、年度招商目標、創新成果、產出貢獻、人員實際辦公入駐等,每家主體每次申報原則上不超過2家。
服務菜單:在管委會支持下,以黨群服務陣地等為載體,園區提供特色服務菜單,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開展精準服務、方案建議、天使支持,形成特色服務菜單。
功能配套:運營主體加強園區、樓宇配套功能,如咖吧、書吧、食堂、健身驛站、小超市、自助打照機設備等,管委會視情予以補貼等。
掛牌評定:管委會認定掛牌并年度復核,開展“比學趕超”和經驗交流,星級評定并優秀者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