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區“十四五”期間促進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的通知
青府辦發〔2021〕47號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委、辦、局,各有關單位:
區經委制訂的《青浦區“十四五”期間促進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已經區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11月2日
青浦區“十四五”期間促進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
“十四五”時期,青浦面臨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先進制造業是青浦經濟高質量的重要產業支撐。為充分發揮區域優勢,保持制造業穩步增長趨勢,提高制造業發展的質量韌性,完成“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任務,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總體目標,將發展先進制造業作為強化科技科創策源功能和高端產業引領功能的重要結合點,以“智能化、集群化發展引領,打造長三角制造新高地”為主線,打造“3+5+2”(“3”是指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三大產業,“5”是指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新材料、品牌快消品等產業集群,“2”就是培育生產性服務業和打造特色產業園區)制造業發展布局,助力青浦打響制造品牌和“上海之門、國際樞紐”城市品牌。
二、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協同布局。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部署,構建對標世界一流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體系,加強與長三角一體化、五個新城規劃等國家級、市級規劃的銜接,堅持產業、企業、平臺、人才統籌布局協同推進。
創新引領,綠色發展。強化“四個論英雄”發展導向,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構建新發展格局。嚴守生態紅線,守護發展綠線,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強產業核心技術研發,增強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動能。
開放融合,內外聯動。把開放聯動作為先進制造業發展的重要路徑,立足長三角、輻射全國、面向世界,深化開放合作,優化營商環境,在更大范圍整合和優化配置資源,打造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的核心平臺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的核心樞紐。
整體提升,龍頭帶動。持續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注重發揮行業領軍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同時積極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打造產業發展新增長點,提升產業整體發展水平。
三、行動目標
立足全區優勢資源,著眼于產業發展能級和城市品質品位,圍繞發展主線,全力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打造“3+5+2”制造業發展布局,推動優勢產業集群化、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和傳統產業高端化,率先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產業集群,不斷放大先進制造業的集聚效應、規模效應、能級效應。
力爭到2025年,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于33%,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0%左右,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00億元,形成6個百億級先進制造業產業平臺。
四、主要任務
(一)推進土地出讓,提升要素保障力度
1.守住工業用地“底線”。優化青浦新城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將工業用地作為支撐產業高質量的重要基石,像保護基本農田一樣,守住工業用地“底線”。在產業區塊內,將工業用地“圖斑”成果落圖、落地,確保工業用地規模,嚴格控制“退二進三”等轉型項目。(責任單位:區規劃資源局、區經委)
2.強化土地要素供給。推動土地資源向重點產業傾斜,確保重大產業項目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等土地指標。編制工業用地年度儲備計劃(原則上收儲面積不少于5000畝),力爭實現“地等項目”;編制年度工業用地出讓計劃,用地規模不低于全年土地計劃的50%(原則上不少于1000畝)。落實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責任單位:區規劃資源局、區經委)
3.深化“四個論英雄”評價。完善以“四個論英雄”為核心的準入評價、綜合考核、分類管理等機制,以畝均產值等核心效益指標,健全分類綜合評價與運用體系,將評價結果作為資源分配、政策扶持以及行政監管的主要依據之一。嚴格落實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督促項目按約開工、竣工、投產和達產,加速投資到位和產出兌現,有效提高土地經濟密度。(責任單位:區經委、區規劃資源局、區稅務局)
(二)加強招商引資,加快項目推進速度
4.聚焦產業鏈龍頭招商。開展重點產業精準招商,圍繞華為、美的等頭部企業,針對北斗導航、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氫能等重點領域產業,優先引進一批先進制造業重大項目,探索市場化招商合作、區域產業轉移等新模式,編制重點領域產業鏈全景圖,引進落地一批、推進實施一批、投產達效一批重大制造業項目,集中力量強鏈補鏈延鏈。開展產業鏈聯動協作行動,構建大中小企業配套、產學研用協作、上下游企業共生的產業生態格局。(責任部門:區經委、區科委)
5.推動產業項目加快進程。加強“四個一批”產業項目跟蹤管理,建立全鏈條績效管理體系,符合條件的項目優先列入區重大產業項目,提供資源、環境容量保障。加大項目協調推進力度,發布產業用地供地流程優化方案,梳理立項、用地、規劃、施工、竣工驗收等階段涉及的行政審批事項,編制個性化全流程項目推進計劃表,對于重點項目倒排節點、掛圖作戰。(責任部門:區規劃資源局、區建設管理委、區經委)
6.探索產業區塊外優質項目培育。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的工作目標,優化產業區塊外(以及青西三鎮)優質項目認定流程,充分挖掘存量工業用地資源,開展零增地技術改造。發揮工業用地增容費減免等政策紅利,在把好“準入關”的前提下,對于產業區塊外以及青西三鎮的項目,優化項目評估評審,探索推廣審批事權下放,鼓勵和支持存量企業增資擴產。(責任部門:區經委、區發展改革委、區科委、區規劃資源局、區生態環境局、區政務服務辦、區區域發展辦)
(三)支持擴大規模,加大制造業支撐強度
7.強化工業企業“入規”培育。多措并舉幫扶中小企業逐步壯大,夯實企業發展基礎。建立“小升規”入庫幫扶機制,圍繞重點發展領域,建立“小升規”企業培育庫,加強入庫企業的運行監測、動態調整、跟蹤服務及扶持力度,助推小企業“升規”入庫發展;同時推動有生產活動的服務業企業轉至工業企業庫,并鼓勵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新設立子公司,進入工業企業庫。(責任部門:區經委、區財政局)
8.支持規上企業提升效益。支持已入庫規上工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對年度規上工業產值增幅/增幅達到一定規模,予以政策扶持。加快形成一批資源配置能力強、國際市場占有率高、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爭取更多制造業企業進入百強企業名單。深入推進企業股改上市,支持制造業企業圍繞產業鏈開展并購重組。(責任部門:區經委、區財政局)
9.鼓勵企業發揮總部效應。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背景中,依托現有存量資源開展“飛地經濟”合作,通過共建產業園區,打造利益共享、合作共贏模式,發揮總部功能,積極保留區內制造業企業的產出規模;利用研發用地以及探索戰略留白區用地,承接各鎮及園區因產調或區域規劃調整而遷移的企業,保留企業產能,努力解決青浦工業園區、徐涇鎮等區位優勢較強地區土地指標緊張的問題。(責任部門:區經委、區規劃資源局)
(四)鼓勵技改創新,加強提質增效深度
10.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制造全流程和智能工廠全產業鏈的應用,推動制造業與數字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建立有意愿開展智能化改造診斷的企業庫以及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名錄,組織對接并開展診斷服務,帶動企業加大技改投資力度,提升智能化、數字化水平。根據《上海市建設100+智能工廠專項行動方案》,推進區級智能化改造項目建設,制定區級標準,打造一批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智能生產線、智能倉儲。(責任部門:區經委、區科委)
11.加大重點項目技改支持力度。支持制造業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對現有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產服務等進行改造提升。鼓勵企業采用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化控制系統、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等高端智能裝備,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對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符合本區產業導向的重點領域項目給予政策扶持。支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通過技改做大產值、規模以下工業企業通過技改實現規下轉規上。(責任部門:區經委、區發展改革委、區科委、區財政局、區稅務局、區生態環境局)
12.引導生產性服務業在制造領域投資。著力推進我區快遞物流、軟件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聚焦龍頭企業和重點企業,引導有制造環節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通過單獨設立子公司進行專業化生產制造,做好入統工業企業服務。對于上述新入統的規上工業企業,支持其通過技術改造來提升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對其技術改造投入給予政策扶持。(責任部門:區經委、區發展改革委、區科委、區財政局、區稅務局、區生態環境局)
13.推進企業技術創新。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面向創新型、科技型、成長型的優質中小企業,全面推進“獨角獸”、專精特新“小巨人”“隱形冠軍”“單項冠軍”企業培育專項行動;充分發揮企業自主創新主體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創新。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對于獲得高企認定的,按照創新能力評價,給予政策扶持。(責任部門:區科委、區經委、區財政局)
(五)聚焦集群建設,提高產業集聚密度
14.建設以百億級項目為龍頭的產業集群。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世界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依托市西軟件信息園、華為青浦研發中心、啟迪科技城等載體,提升產業集群的經濟密度、投資強度、貢獻力度,帶頭推進長三角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要素資源一體化配置。(責任部門:區經委、區科委)
15.推進高水平品牌園區建設。積極打造“長三角數字干線”品牌,聚焦發展數字經濟的核心產業及其支撐產業,以先進制造業為特色重點推進青浦工業園區青浦生命科學園等六大“區域型”園區建設,以生產性服務業為特色重點推進移動智地、數創一谷、張江云立方等“產業樓宇型”園區建設,加快形成一批空間布局合理、產業特色明晰、配套功能完善、具有綜合競爭力的品牌特色產業集群。(責任部門:區經委、區科委)
(六)探索金融支持,推進產融合作程度
16.加大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撐。引導區內金融機構加大對先進制造業產業的信貸投入和產品創新,健全產業集群貸款穩定增長機制,探索建立導向鮮明、市場運作、有效監管的政府產業基金,吸引社會投資機構設立重點產業子基金,支持創新型企業發展。(責任部門:區發展改革委、青發集團)
17.推廣政策性融資“批次貸”。發揮政策性融資擔保增信和財政資金杠桿撬動作用,擴大政策性擔保貸款服務青浦區中小微企業的范圍。加強與上海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管理中心合作,建立“政府+擔保+銀行”中小企業政策性融資貸款聯動服務機制,推進“批次貸”業務全面開展。(責任部門:區財政局)
五、落實保障措施
18.加強組織領導。統籌發揮青浦區招商引資領導小組、青浦區產業發展協調推進辦公室、青浦區服務企業聯席會議及青浦區產業園區和結構調整工作領導小組等協調機制作用,各相關部門加強溝通、通力合作,協調解決先進制造業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做好相關產業政策制定、產業項目評審及跟蹤評估等工作。
19.優化政策體系。聚焦重點領域、重點項目,落實《青浦區關于積極打響制造品牌的實施辦法》等文件,完善創新、品牌、產業、金融、人才等多維度的扶持政策體系,加強資金績效管理。鼓勵設立先進制造業基金,對引領性、基礎性、高成長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具體資金扶持實施細則另行制定。
20.強化督促考核。將各項任務落實情況列入區政府督辦事項,加強督促檢查。將促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作納入街鎮、園區年度考核范圍,提高指標權重。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