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升級實施“工賦上海”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通知
滬府辦〔2020〕38號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升級實施“工賦上海”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委、辦、局: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升級實施“工賦上海”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6月12日
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升級實施“工賦上海”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工業互聯網通過實現工業經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面連接,打造新型工業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加快工業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是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持續提升工業互聯網創新能力,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工業互聯網“新基建”建設,全面提升賦能實體經濟能級,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關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部署要求,深刻把握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圍繞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激發“新基建”動能轉化的總體目標,按照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全面實施“工賦上海”計劃,推動工業互聯網向知識化、質量型和數字孿生升級,著力激發需求側活力和供給側能級,不斷提升實體經濟能級和核心競爭力,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二)主要目標
到2022年,工業互聯網對上海實體經濟引領帶動效能顯著,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保持全國第一梯隊,基本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領先的工業互聯網資源配置、創新策源、產業引領和開放合作的發展高地。
——資源配置更加優化,高質量工業數據集實現澤(Z)級突破,工業知識圖譜基本覆蓋重點領域;工業互聯網人才高端化和職業化配比合理,產融要素實現高度融合;
——創新策源更加有力,工業物聯、數聯、智聯三位一體布局,集中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工業軟件、數字孿生、工業智能等領域創新涌現,開發者生態更趨完善;
——產業引領更加顯著,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500億元,重點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標桿示范效應明顯,龍頭企業影響力顯著增強,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形成高質量發展生態;
——開放合作更加緊密,長三角地區和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兩個扇面工業互聯網創新升級,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實踐區和先導區,輻射效應明顯,聯動海外服務全國。
二、主要任務
(一)“工賦引擎”增能行動
1.加強新技術導入。集中突破工業軟件、數字孿生、邊緣計算、工業智能、工業知識圖譜等關鍵核心技術,組織“揭榜掛帥”。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與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深度融合,打造10個“5G+工業互聯網”先導應用,工業APP和微服務組件有效下載不少于2萬個。建設10個以上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深化創新應用。(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通信管理局)
專欄1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工程
聚焦工業互聯網關鍵核心環節,積極推進產業化進程。通過“揭榜掛帥”機制,加快突破工業軟硬件、工業智能算法、工業知識、工業機理模型、微服務組件等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產業化部署。圍繞生產流程優化、質量分析、預測性維護、智能排產等應用場景,推進工業仿真、數字孿生、工業大數據應用軟件研發與產業化。
推進工業互聯網5G芯片、新型網絡互聯、標識解析、工控安全等新興技術研究與應用,依托市工業互聯網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搭建技術測試驗證系統,支持技術、產品試驗驗證。
圍繞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關鍵領域,加快研制具有自感知、自控制、自決策、自執行功能的智能制造單元、工業機器人和倉儲機器人,加大自主機器人推廣應用力度。
2.促進新主體涌現。實施國資國企數字化轉型提升,加快組織一批重點項目,市屬國企集團工業互聯網覆蓋率不低于60%,集團核心業務板塊覆蓋比例不低于80%,打造一批平臺型龍頭企業。加大工業互聯網應用力度,培育壯大民營中小企業,實現15萬企業上云上平臺。通過應用場景牽引,促進新模式新業態加速涌現,培育20個以上工業互聯網綜合解決方案“單項冠軍”。(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各區政府)
專欄2國資國企數字化轉型工程
發布市國資國企工業互聯網促數字化轉型專項計劃,圍繞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按照“一企一策、分類推進”原則,因地制宜做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促數字化轉型行動。
著力推動國資國企工業場景深度開放。開展多場景應用協同創新,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工業軟件;鼓勵圍繞本行業需求,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推動工業大數據聯合實驗室建設,打造工業知識高地。支持國資國企加大對于民營企業產品和解決方案的購買力度。持續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
構建工業互聯網標桿載體。加快培育國資國企工業互聯網龍頭企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集團組建數字化轉型新主體,推進與優勢企業的合資并購,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數字經濟新型龍頭企業。推動有條件的企業集團打造工業互聯網標桿園區,支持建設開放型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面向產業鏈上下游和中小企業提供需求撮合、轉型咨詢、解決方案等服務。
3.夯實新人才基礎。聯合科研院所、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等,建設“新工科”,打造10個以上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教育和實訓基地,全力打響“工賦學院”品牌。鼓勵企業面向高校和職校開放實踐崗位。工業企業首席信息官(CIO)或首席數據官(CDO)制度在本市重點產業領域推廣。(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委、市國資委)
(二)“工賦載體”提質行動
4.打造工業互聯網龍頭企業。聚焦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頭部企業,顯著提升在全國的影響力,推動行業兩化融合貫標提升、數字孿生、知識賦能的覆蓋廣度和應用深度,建設20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面向重點產業、重點環節,打造行業級和通用型在線平臺,優化供應鏈資源配置,提升數據、資金等生產要素流通效率。培育集成服務供應商,支持行業領軍企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向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支持以工業知識為核心的云制造、柔性制造、共享制造、C2M、D2M等新制造模式,強化柔性化生產能力和數字化基礎支撐,建設百個無人工廠、無人生產線和無人車間,加快重點企業智能化轉型提升。(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國資委、各區政府)
專欄3龍頭企業培育工程
做大做強工業互聯網平臺型企業。培育和引進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型龍頭企業,聚焦設備聯網、云化MES、協同制造、超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產業鏈金融、開發者社區、技術解決方案等方面提升運營能級和核心競爭力,著力構筑“平臺+”服務,打造資源配置優化、多方參與、共贏互信的高質量生態圈。
打造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標桿企業。在基礎條件較好的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汽車、鋼鐵化工、航天航空等領域,打造覆蓋全產業鏈的企業深度應用標桿;在生物醫藥、紡織、建筑、能源、軍民融合等領域,打造行業特征鮮明的企業創新應用標桿。推動工業場景持續開放,助力企業業務流程再造和組織模式創新,并逐步向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的“四化融合發展”升級。
建設百家以上無人工廠、無人生產線、無人車間,加快高端裝備、汽車、航空航天、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鋼鐵化工等離散型、流程型行業智能化轉型提升。
6.推動長三角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長三角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任務。搭建長三角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建立長三角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體驗中心。推動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上海)擴容增能,支持長三角企業“建標識”“用標識”。建設開放共享的工業APP和微服務資源池,動態完善區域供應商推薦名錄,形成“一體化”和“高質量”協同發展的新格局。(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相關區政府)5.建設工業互聯網標桿園區。全面推動產業園區開展5G內外網升級改造。重點推動松江臨港科技城、嘉定新城工業互聯網產業園、金橋5G產業生態園、普陀桃浦智創城建設工業互聯網產業集聚區;推動金山和寶山工業區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示范區。探索推動工業互聯網賦能鄉村振興,打造工業反哺農業新型樣板。(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上海化工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7.加快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工業互聯網創新賦能。聚焦航天航空、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區域重點產業,面向全球開放工業場景,培育工業互聯網標桿平臺和龍頭企業。建設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上海)國際樞紐,打造功能展示區。打造工業互聯網全球開發者社區,舉辦具有國際知名度的開發者大賽。(責任單位: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市經濟信息化委、市通信管理局)
(三)“工賦服務”創優行動
8.推廣云網普惠服務。深化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綜合賦能,支持企業和園區建設公專結合、寬窄融合、云邊協同的立體網絡體系,推動集設計、制造、服務等全鏈在線。(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通信管理局、各區政府)
9.建立工業大數據服務體系。推動工業數據集、工業算法、算力的綜合布局,打造10個高質量工業大數據集,成立工業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組建工業智能算法研究院,建立行業級工業機理模型和微服務組件庫;聚焦高端裝備、鋼鐵化工等領域建設工業算力中心。(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10.強化工業互聯網安全基礎服務。建立健全企業工業互聯網安全主體責任和管理體系,運用安全技術防護手段,切實保障工業互聯網安全穩定運行。做強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創新功能型平臺,聯合長三角搭建工業互聯網安全監測及態勢感知平臺,提升重點行業和領域本質安全水平。培育3個以上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工業互聯網安全企業,形成5個以上創新實用的安全產品和綜合解決方案,提供重點領域監測、分析、追蹤、評估等安全產品和服務。創新基于共識的多方計算安全,打造多領域、多層次的工業互聯網安全底座。(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委網信辦、市通信管理局)
11.提升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能級。優化國家工業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綜合測試床,建立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的“中試場”;組建國家工業互聯網系統與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市場監管局)
專欄4“新基建”融合創新工程
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5G獨立組網建設,持續推進重點區域深度覆蓋。聚焦智慧港口、航天航空、裝備制造、電子制造、鋼鐵化工等重點行業,建設20個“5G+工業互聯網”內網改造樣板工程。加快形成“5G+云端機器人、機器視覺、遠程控制、智能檢測”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工業應用場景。
推進融合基礎設施建設。聚焦重點行業,推動工業數據大范圍、深層次的集成匯聚與互通共享。面向鋼鐵、高端裝備等行業建設大數據聯合實驗室,打造高質量大數據集,建設工業算力中心。支持龍頭企業打造工業算法庫、知識庫、模型庫等工具包,為中小企業提供便捷、優質、低成本的數據服務。
推進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工業互聯網與5G公共服務供給,突破5G在工業復雜場景下的能力瓶頸,形成面向工業互聯網應用的研發驗證測試環境。依托上海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創新功能型平臺,強化平臺安全、工控系統安全、數據安全、5G安全等核心技術研究,加強攻擊防護、漏洞挖掘、態勢感知等安全公共產品研發。
(四)“工賦生態”營造行動
12.完善標準規范體系。推動國家工業互聯網標準在上海先行先試,在電子信息、軍民融合等2-3個領域,探索建立工業互聯網建設導則;開展基于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標準化試點,綜合運用政府標準、市場標準等,增加標準有效供給,形成百項工業互聯網系統與產品測試(評價)標準;鼓勵工業互聯網龍頭企業和“隱形冠軍”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活動。(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經濟信息化委)
(四)“工賦生態”營造行動
13.加強產融精準對接。支持商業銀行、保險機構與工業互聯網企業深度對接,創新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質量保險等金融產品;發揮市工業互聯網創業投資基金杠桿作用,提升“基金+基地+孵化”聯動效應,形成“生產服務+商業模式+金融服務”數字化生態。鼓勵投資并購,做好工業互聯網重點企業與科創板對接。(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各區政府)
14.筑牢兩化融合基礎。引導1萬家以上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自評估、500家以上企業通過貫標評定,提升企業信息化環境下的新型競爭能力,夯實工業互聯網創新基礎。聚焦重點產業,制定兩化融合細分標準并推廣應用。(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國資委、各區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優化組織架構
在市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形成由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委、市財政局、市委網信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通信管理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上海化工區管委會、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各區政府、重點企業等共同參與的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全市工業互聯網發展。加強對國資國企工業互聯網和數字化轉型的考核評價。發揮市工業互聯網協會作用,推動完善跨領域、跨行業的產學研用生態,形成利益共享、合作共贏的新格局。
(二)強化規劃引導
加強工業互聯網前瞻研究,統籌編制工業互聯網“十四五”規劃,完善與產業、功能、空間相適配的工業互聯網生態布局。做好年度推進計劃的滾動編制與重大項目的組織,著力提升存量企業能級,持續加大增量招商力度。建立完善考評督查制度,加強對標全球的工業互聯網成效動態評估。(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各區政府)
(三)創新制度供給
進一步發揮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專項資金作用,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專業服務商做大做強,支持對民營企業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服務購買力度。推進工業互聯網人才隊伍建設,系統開展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和評價,支持企業組織開展相關培訓,并按照規定予以享受培訓費補貼。建設工業互聯網重大項目資源池,強化與國家級和市級重大項目銜接。(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國資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委、各區政府)
(四)推動開放合作
加強國際交流,建立國際組織、產業聯盟、知名企業等多層次溝通對話與協同合作機制,打造工業互聯網標準規范和國際規則合作的試驗田。深化部市合作,共建一批樞紐型、網絡化、功能性的重大節點項目。增強區域聯動,立足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推動工業互聯網要素流通、設施融通、人才互通、機制暢通。高水平舉辦工業互聯網展會,搭建國際合作交流平臺,打造全球創新資源的重要通道。(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